中国网新闻中心 | 中国网首页
要闻    政务    民生    社区
中国网东北振兴  >  大图焦点

100000只!!!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三月的吉林大地尚裹银装,长春市农安县西部的波罗湖却已苏醒。  近日,当人们踏入这片被誉为"长春之肾"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目睹冰面初融的湖湾处,数万只候鸟正以翩跹之姿书写着春日的序章。


冰湖之上生灵共舞

  晨光中,冰面如破碎的琉璃倒映着蓝天。东方白鹳舒展雪羽,红喙轻点冰隙间的冻鱼;白头鹤与白枕鹤成双结对,在浅水区啄食新生的草根,轻盈的身影掠过淡绿的苔痕。豆雁群如黑色的云朵掠过尚未完全解冻的湖心,惊起的涟漪里,绿头鸭与赤麻鸭正追逐着游弋的小鱼。农田边缘,花脸鸭与普通秋沙鸭低头啄食遗落的玉米粒,斑斓的羽色在残雪中跳跃,宛如打翻的调色盘。它们时飞时落,时打时闹,时静时叫,在保护良好的波罗湖上奏响着一曲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生态画卷。


生态密码湿地守护者

  "今年首批候鸟比往年早到十余天。"保护区保护科科长于立彬举着望远镜,目光追随着天际的雁群,"气候波动与迁飞路线的食物补给,让这些精灵调整了行程。"数据显示,目前已有10万余只候鸟在此驻足,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1000多只,白枕鹤300多只,东方白鹳45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花脸鸭突破1200只,小天鹅50只、斑头秋沙鸭15只。为守护这场生命的盛宴,保护区启用了无人机巡航与红外相机全天候监测,织就严密的生态防护网。


生命交响续写华章

  暮色渐染时,湖面蒸腾起淡紫色的雾气。归巢的雁群在霞光中掠过芦苇荡,此起彼伏的鸟鸣与冰层开裂的脆响交织,奏响自然的协奏曲。这片24915公顷的湿地,不仅是迁徙大军的“能量补给站”,更以其完整的湖泊生态系统,滋养着这里的万物生灵。

据悉,随着4月中旬冰面完全消融,波罗湖将迎来迁徙高峰。当我们的镜头记录下这跨越山海的生命奇迹,也见证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永恒命题——在这片北国湿地,每一声鸟鸣都是对生态保护最动人的赞歌。  

中国吉林网吉刻APP  记者李志明


  通讯员赵冷冰摄



责任编辑:王琦
本网专题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