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中心 | 中国网首页
要闻    政务    民生    社区
中国网东北振兴  >  旅游

发现长春之美 | 探秘一汽-大众 见证汽车工业发展传奇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钢板在冲压线内轰鸣,跳动的数字在总装车间流淌——当Q5L生产线的机械臂焊出第2800万道弧光,一汽-大众的时空画卷正被历史与未来同时铺陈开来。走进一汽大众展馆,1991年的锈蚀扳手凝固着合资初期的汗水,而SOA架构中跃动的代码已勾勒出2030年20款新车的轮廓。这座基地如同中国汽车工业的微缩景观,CEA电子架构正将“油电混共进”的战略,熔铸进每分钟下线一台汽车的机械脉搏中。

image.png

3月19日下午,“沿着纬度看中国——发现长春之美”网络媒体行活动的媒体代表们怀揣着好奇与期待,踏入这片承载着中国汽车工业辉煌的土地,开启探寻汽车工业发展脉络的奇妙之旅。

image.png

探秘一汽-大众长春基地,见证中国汽车工业传奇

带着对历史的追寻,媒体代表们首先来到了长春基地历史文化展馆。馆内陈列的经典汽车、老照片和老物件生动展现了一汽-大众自成立以来的风雨兼程。

image.png

展馆工作人员介绍:“这些展品都是一汽-大众发展的见证者,像威斯摩兰产线,它代表着我们曾经开拓的勇气,而老物件区的工具,更是凝聚着老一辈汽车人的心血,希望大家能通过它们,感受到我们企业的底蕴。”

参观结束,媒体代表们分别前往一汽-大众Q5L总装车间和冲压车间,从历史步入现代工业的核心区域。Q5L冲压车间组建于2012年,主要有模具区、板料区、冲压线和库存区。生产线全封闭自动化,主要生产奥迪冲压件。

image.png

Q5L总装车间凭借先进的数字化管理和高效生产流程,成为行业标杆。自2008年奠基以来,Q5L总装车间累计投资15亿元,占地81610平方米。作为国内首座全数字化工厂,该总装车间把数字化管理融入到生产的每一步,从厂房规划,到生产、物流、质保,全流程数字化,不仅提升了效率,还保证了产品质量。 

本次参观,让嘉宾们“穿越”时光,深刻领略到中国汽车工业“长子”的担当和实力。在加速推进汽车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征程中,34年来,一汽-大众始终以卓越的研发体系和强大的产品实力为支撑,不断拓展其在汽车市场的领先地位。

产品、技术向新变革,推动中国汽车产业向上走强 

作为中德汽车合作共赢的典范,一汽-大众自成立以来,从一个品牌1款产品,发展到现在的三大品牌30余款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为产业上下游创造近50万个工作岗位,上缴税金超7000亿元,也是国内首家产销突破2800万辆的乘用车企业。一汽-大众积极践行“自立自强、创新转型”发展路线,立足本土,在生产制造、研发创新、智慧物流、绿色发展等众多环节厚植新质生产力发展沃土,不断推动汽车产业向新向上。

image.png

据最新消息,中国一汽与德国大众汽车集团日前在德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秉承“在中国,为中国”战略,共同确定一汽-大众新车型规划,进一步丰富一汽-大众的商品阵容。自2026年起,一汽-大众大众品牌和捷达品牌将在多个细分市场新增11款为中国市场量身打造的全新车型,包括6款纯电动车型、2款插电式混动车型、2款增程式车型及1款燃油车型。至2030年,一汽-大众各品牌将在“油电混共进”、“油电混全智”策略的基础上推出超过20款全新车型。

值得一提的是,大众品牌新能源商品还将引入全新CMP等电动平台,搭载全新电子电气架构CEA,加速一汽-大众智能电动转型升级。同时,一汽-大众深度参与本土化商品定义及商品研发,承担更多的开发责任。首款捷达品牌纯电车型将搭载一汽-大众 SOA电子电气架构,并在混动动力总成的合作开发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image.png

时光匆匆,一汽 -大众已走过34载春秋,它宛如一位坚毅的行者,在汽车工业的道路上披荆斩棘,砥砺前行。从最初的蹒跚学步,到如今成为中德汽车合作共赢的典范,从单一品牌一款产品,到三大品牌30余款燃油车和新能源车型的百花齐放,它的每一步都镌刻着奋斗与创新的印记。 

而前方的道路,依旧充满挑战与机遇。最新的战略合作协议,为一汽 -大众描绘了一幅全新的蓝图:2026年的11款新车型,2030年的超20款全新车型,新能源平台的引入,本土化商品的深度参与……这一切都像是一场激昂的号角,催促着一汽 -大众在智能电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加速奔跑。 

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汽 -大众用先进技术和匠心精神,完成了从钢板到整车的华丽蜕变,实现了从燃油车到新能源车的前瞻性布局。它就像一颗火种,点燃了中国汽车工业的未来,也让我们对这片土地上即将发生的故事,充满了无限的期待。

推广


责任编辑:王琦
本网专题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