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中心 | 中国网首页
要闻    政务    民生    社区
中国网东北振兴  >  企业

慎终如始的老吴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吴广铭,这位螺杆泵制造厂即将光荣退休的资深叉车司机,扎根油田42年。42年间,他从初出茅庐的热血青年,到如今厂内生产的“坚实脊梁”,凭着良好的政治素养,过硬的技术素养和无私的奉献精神,他始终如一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发挥着一个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多次获得公司优秀员工、集团优秀共产党员的荣誉称号。

2008年8月,因为工作需要,吴广铭被调至螺杆泵制造厂担任专职叉车司机,虽然他有着丰富驾车经验,但叉车的操控驾驶与普通汽车还是有着极大差异。到岗之初,为了满足岗位需求,尽快持证合规上岗,吴广铭着实下了一番苦工。在积极参加职业技能培训,反复练习叉车驾驶及操控技术的同时,还细心钻研叉车的维护保养知识,利用短短两个月的时间便考取了叉车操作资格证。

2016年螺杆泵制造厂新引进了一台自动钻孔攻丝机,安装位置早已选定好,只差用单梁起重机吊装到位。但计划没有变化快,设备到厂后大家发现设备上没有固定吊钩的位置,如果盲目吊装可能会对设备造成伤害。为了保护这个“新成员”,大家决定用叉车将设备转运,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设备安防的制定位置上,纵向1.5米处有一个地下电缆金属护管赫然挺立着,横向有一台固定的卧式带锯床,如果用叉车转运,设备的长度和位置的局限会造成无法将设备放下来的尴尬局面,着实让大家纠结不已。“让我试试,应该没问题!”吴广铭厚重的声音在大家的背后响起,只见他跳上了叉车,小心翼翼地左右腾挪,十几分钟的功夫就把设备完好无损地安放到了指定位置,一旁的同事们见状,纷纷啧啧称叹并由衷地对他竖起了大拇指。

除了驾驶技术高超,吴广铭对叉车“听声辩症”的能力也是一绝。螺杆泵制造厂正面叉车已经服役24年了,时常会发生大小不一的毛病,打火的声音,运转的声音,刹车的声音……老吴只要通过这些声音便能将叉车的毛病判断个八九不离十。这也得益于老吴多年来跟在专业维修人员身边“偷师学艺”。以前,如果叉车出现问题,就需要等维修人员上门进行维护,每次到此时,吴广铭就会抓住机会跟在维修人员旁边聊聊故障情况,探讨发生原因,并积极主动搭把手。凭着这股子肯学肯钻的劲儿,他迅速摸透了叉车的“脾气秉性”,此后,在叉车又闹老毛病的时候,吴广铭便不再总是依靠维修人员,而是可以撸起袖子,自己在叉车前“开方拿药”了。

完成本职工作之余,吴广铭通过对叉车维修经验的举一反三,逐渐开始操心起来厂内的其他设备。2020年4月,吴广铭又把“听声辩症”用到了自动钻孔攻丝机上。螺杆泵生产第一道喷砂工序中用到的自动钻孔攻丝机,承担着所有普通定子管的钻孔、攻丝任务。那年,随着螺杆泵产量增加、生产节奏加快,且新进厂的一批定子管硬度较高,备料加工过程中,吴广铭通过观察设备钻头和丝锥的工作状态和运行声音发现,设备明显有些不堪重负。不出所料,在其中一根定子管横向拖拽的过程中,连接丝杠与卡具工装上的一个螺栓发生断裂,轴承出现损伤。

一时间大家都犯了难。

这可咋办?现在联系厂家,维修人员从外地赶到大庆需要三至五天的时间不说,即使来了也不一定能马上解决问题,而厂里生产任务紧迫,一天都不能耽误!

吴广铭面对问题,一马当先,仔细研究了设备“病情”后,晚上便加班设计出一套解决方案。第二天一大早,与厂领导协商后,吴广铭带着几位工友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拆卸下丝杠,对损伤的螺纹重新攻扣,然后在厂领导的积极协调之下更换轴承内滚珠……经过小半天的努力,终于在下午安装完毕,调试,运行,完好如初!

近年来,随着产品需求订单的增加,螺杆泵制造厂在生产过程中常常会面临时间紧、任务重、操作人员短缺的情况,老吴便会主动提出兼职要求,在完成每天叉车任务的同时,又积极投身到各生产班组的工作中来,喷砂、注胶、配泵,哪里人手不够他就去哪里,真正成为了螺杆泵生产过程中的“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从业多年,吴广铭就是这样凭借过硬的专业素养和敬业精神赢得了同事们的赞誉和尊敬。

“我在石油行业工作了一辈子,这些时光如同白驹过隙,有些不舍,有些失落,还有一年我就退休了,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会更加珍惜这短暂的上岗时光,怀揣初心,扎实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为自己的石油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吴广铭回顾着过往的工作经历这样说。(作者:吴姗)

推广


责任编辑:王琦
本网专题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