夹皮沟金矿之所以被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录,源于它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扮演着“爱国”的角色。从抗击日本侵略到支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为国家多贡献多产黄金,矿区的工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他们在困境中坚持不屈,在和平年代继续奋斗,将爱国精神深深融入矿山的血脉之中。如今的夹皮沟金矿,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一座蕴藏深厚历史的精神宝库。
▲中国黄金集团夹皮沟矿业有限公司
从桦甸市出发一路向东,汽车行驶在长白山北坡余脉的丘陵地带。秋季的长白山,丘陵上面茂密的山林七彩斑斓,丘陵下面金黄的玉米带连绵不断。
沿着G334国道进入夹皮沟镇政府所在地后,山谷逐渐变窄,马路两旁是各种店铺和具有年头的建筑,恍惚有一种穿越到两百多年前的时空错位。那时,这条南北狭窄、东西狭长的山沟里,四五万采金人聚集,形成了一个与世隔绝的繁华世界。如今,这里就是被业界称为“中国黄金第一矿”的中国黄金集团夹皮沟矿业有限公司所在地。
夹皮沟的开采历史可以追溯到1820年。当时,这里的黄金开采已初具规模,到19世纪中期,夹皮沟逐渐成为黄金开采中心。1845年,在夹皮沟的北山发现了巨大的岩金矿脉,引发了大规模的黄金开采热潮,聚集了数万采金工人。
这片黄金富集之地,也引来了外敌的觊觎。19世纪末,日本侵略者派遣调查团,对东北地区展开了详细的政治、军事和矿产资源调查。夹皮沟金矿因其丰富的资源成了日本侵略者掠夺的重点目标之一。自此,夹皮沟金矿的命运逐渐卷入近代中国的动荡历史,成为抗日、解放和复兴之路上的见证者。
夹皮沟金矿在百年历史中经历的辉煌与磨难,不仅奠定了它在中国黄金产业中的地位,更成为其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深厚历史背景。
夹皮沟金矿矿史馆,位于矿办公楼斜对面的一栋楼里。今年9月26日,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该馆入选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录。
▲在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夹皮沟金矿矿史馆入选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录
矿史馆面积不大,展馆的一侧排列着一些早期的采金工具,墙上挂着是当年的韩家西大院、金矿斜井、竖井的老照片。但当年采金人使用的各种工具,挂在墙上的一幅幅旧照片,无一不在展示着夹皮沟金矿200多年历史的沧桑巨变。
反抗日本占领支援东北抗联
19世纪后半叶,夹皮沟一带由韩宪宗家族以“把头制”形式统一经营采金。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后,夹皮沟金矿就被日本觊觎。1915年日本向中国提出了“二十一条”要求,袁世凯政府与日本签订了《关于南满及东部内蒙古之条约》,在《关于南满州开矿事项之换文》中明确出卖了东北的九大矿权,其中之一便是夹皮沟金矿。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关东军占领整个东北。1934年8月4日至9月18日,日本“北满金矿资源调查班”对夹皮沟金矿资源进行了详细调查。矿史馆墙上的一组照片反映了日本占领夹皮沟金矿期间的情形。记者驻足查看这些黑白照片的注解,有“北满金矿资源调查班”出发前在东京的合影;也有该调查班进驻夹皮沟金矿时的合影;还有日本军队在夹皮沟北山原韩家大院子北坡修碉堡的照片等。
1934年10月日本进驻夹皮沟金矿后,韩宪宗家族对夹皮沟一带的经营至此结束。1934年10月至1945年日本投降的十多年里,夹皮沟金矿先后由“日本大同殖产株式会社”“满洲矿山株式会社”经营。1934年至1939年短短五年里,日本从夹皮沟金矿掠走黄金达8吨之多。
1931年至1945年的14年抗战期间,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联军(简称东北抗联)联合东北各族人民,在白山黑水间和日军展开了艰苦卓绝的长期斗争。
桦甸市是东北抗联活动的重要地域之一,当年抗联活动的密营、会址、战迹地如今仍保存70余处。当时的夹皮沟是日伪军的大本营,也是围剿东北抗联的前沿阵地。日伪军的森林讨伐队对夹皮沟一带实施重点保护,设有土筑围墙、铁丝网和炮楼,碉堡林立。日本人对矿工进行残酷压榨,夹皮沟工人则采取磨洋工、破坏机器、毁坏厂房等形式进行自发斗争,并用实际行动支援东北抗日联军。抗联著名领导人杨靖宇、魏拯民、周保中、王效明等都在夹皮沟战斗过。
▲杨靖宇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第一路军警卫旅战士
夹皮沟溜河等地密营是抗联居住和开会的营地,也是抗联一、二军的通道。矿区工人给抗联部队送粮食、衣物、食盐、火柴等生活用品,掩护金日成进入夹皮沟疗伤。在矿区附近的牡丹岭西麓英雄峰下密林中,建于1936年的小二道河子抗联密营遗址至今还在,曾是东南满省委和抗联第一路军政治军事指挥中心。魏拯民将军曾在此领导游击战争,于1941年3月8日病逝于密营中。此外周边还有东北抗联蒿子湖密营遗址、八家沟抗联遗址、西沟抗联遗址等。
支援解放战争支援抗美援朝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5年10月,东北民主联军第十九旅万毅部队进驻夹皮沟,夹皮沟金矿成为新中国第一个解放的机械化有色金属矿山。
矿上的员工听老辈们介绍过这段历史——广大矿工在金矿局党总支的领导下,提出了“多出力,流大汗,加油干,多产黄金买炮弹,解放全中国,大力来支前”的口号,掀起了支援全国解放的生产竞赛高潮。夹皮沟金矿所产黄金源源不断地经绥芬河水路运到苏联,换取解放战争所需的各种武器。在金矿工作的一大批青年入伍,光荣走上了解放战争的第一线。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夹皮沟金矿工人多次举行集会声讨美帝国主义侵略行径,一批青壮年参加志愿军奔赴朝鲜战场。在中国人民抗美援朝总会的倡议下,金矿工人短短几天之内就捐献了一架飞机。为支援前线,矿里提出了“多产一斤铜,打败美国兵;多产一两金,打败侵略军”的口号,工人们牺牲自己休息时间,积极参加义务劳动,多产金铜,为抗美援朝运动作出了贡献。
续写百年辉煌
在矿史馆的另一侧,是20世纪50年代、70年代期间,夹皮沟金矿长期占据全国黄金产量第一矿榜首的资料。1949年至1989年9月,该矿累计产金36.12吨,是新中国成立40年来产金量最多的黄金矿山。矿史馆墙上有一幅泛黄的矿工照片,是创造“三快四好”操作法、率先试验“湿式凿岩”成功的全国劳动模范那宝玥,他曾经三次受到毛主席接见。“湿式凿岩”在全国矿山推广后,成千上万的矿山工人避免了遭受矽肺病的折磨。
▲那宝玥曾经三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图为那宝玥所获得奖状
作为我国最早解放的黄金矿山和第一座机械化有色金属矿山,夹皮沟金矿被称为“新中国有色工业的摇篮、黄金生产基地”。至上世纪80年代,金矿先后向全国有色金属企事业单位输送了约八千名管理、技术干部和技术工人。这些人员,大都成为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和黄金工业部门的骨干力量。
时代在变迁,不变的是夹皮沟金矿的红色基因,不变的是夹皮沟人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新中国成立后,夹皮沟人秉承红色基因,以稳定全国经济和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家各项建设为己任,继续采金。
据统计,新中国成立以来,夹皮沟金矿累计生产黄金80余吨。其中,1952年到1958年、1970年到1979年是夹皮沟金矿两次产金高峰,平均年产金1.4吨,产金量位居全国之首。1954年产金量占到全国总产金量的38.6%。
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矿产资源的逐年减少,夹皮沟金矿生产能力和规模逐步萎缩,但黄金产量始终维持在1吨左右。历代夹皮沟人兢兢业业、艰苦奋斗、默默无闻地续写着金矿的爱国篇章。
2005年,中国黄金集团整体受让夹皮沟金矿,成立中国黄金集团夹皮沟矿业有限公司。19年来,夹皮沟金矿各项事业稳步开展,2006年至2012年黄金产量居中国黄金集团所属企业前十名。
作为桦甸市的支柱企业,夹皮沟金矿一直以来为桦甸市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十三五”以来,夹皮沟金矿累计实现产值13.45亿元,上缴税金4700万元,吸纳就业1680余人。
无论是支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还是支援国家建设、推进地方经济发展,夹皮沟金矿始终坚定不移地听党话、跟党走,这是夹皮沟人深以为傲的信仰,也是夹皮沟人200年来传承着的红色血脉。
2005年12月,夹皮沟金矿更名为中国黄金集团夹皮沟矿业有限公司,以崭新的面貌续写百年辉煌。2006年9月16日,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黄金第一矿”。2014年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核定为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0年被工业和信息化部评为黄金行业唯一的国家工业遗产。
▲2006年9月16日,被中国黄金协会授予“中国黄金第一矿”
传承爱国主义精神阵地
今年9月初,吉林省委书记黄强来到夹皮沟金矿,详细了解了金矿发展历程和企业生产经营情况,希望中国黄金集团与吉林市携手合作,以改革精神、改革思路解决问题,共同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发展工业旅游,把不同时期的历史遗迹保护好,把爱国矿工抗击外国侵略的故事讲述好,把黄金文创产品开发好,更多吸引游客、积聚人气。
资源终会枯竭,但是文化与历史长存。对于拥有200余年历史的黄金矿山来说,文化与历史价值甚至比资源价值更重要。挖掘夹皮沟金矿的文化与历史价值,并依托长白山旅游,谋划工业旅游项目,助推打造红色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实现夹皮沟金矿千年发展。
成为传承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阵地不仅是对夹皮沟金矿200多年历史的肯定,更是对其作为民族精神象征的再一次致敬。矿史馆里陈列着一幅幅旧照片、一件件旧物品,从采金工具到矿井建筑,从抗战时期的密营遗址到抗美援朝的生产记录,这些静默的实物勾勒出一段段珍贵的历史故事,展示着夹皮沟金矿在百年风雨中不断演绎的爱国情怀。
夹皮沟金矿之所以被纳入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名录,源于它在不同历史阶段始终扮演着“爱国”的角色。从抗击日本侵略到支援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为国家多贡献多产黄金,矿区的工人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他们对祖国的热爱。他们在困境中坚持不屈,在和平年代继续奋斗,将爱国精神深深融入矿山的血脉之中。如今的夹皮沟金矿,不仅是一个生产基地,更是一座蕴藏深厚历史的精神宝库。
在矿史馆内参观时,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青年学生和矿山职工都能感受到那份历久弥新的爱国之情。矿史馆通过陈列当年的采金工具、日军侵略时期的老照片,以及抗联斗士的英勇事迹,展示了夹皮沟在战争年代为民族解放作出的牺牲和贡献。同时,矿史馆内还展示了建国后矿区在支援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中的动人故事,这些历史画面和实物承载了几代矿工的爱国理想,成为后人缅怀和学习的宝贵财富。
作为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夹皮沟金矿承载着引导和激励后人不断传承爱国精神的使命。矿史馆不仅仅是一座陈列历史的展馆,更是一个让人铭记历史、感悟家国情怀的教育场所。通过这些沉淀百年的历史故事,人们能更深刻地理解爱国主义的内涵,更深切地体会到矿工们在国家危难时刻挺身而出的勇气。夹皮沟金矿在新时代焕发出的教育意义,让这座金矿不仅闪耀着黄金的光芒,更熠熠生辉于爱国主义的旗帜之下。
推广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投稿邮箱:
dbzxchina@163.com
合作热线:
13353108465
189466133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