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新闻中心 | 中国网首页
要闻    政务    民生    社区
中国网东北振兴  >  新闻区

吉林省旅游发展大会开幕

分享到:
链接已复制
字体:

东风吹绿松江岸,云涌长白遍地“潮”。6月14日,吉林省旅游发展大会在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召开,标志着吉林省以“高质量发展旅游,加快建设旅游强省”为主题,锚定旅游强省、冰雪强省建设目标,以全域谋划带动全省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培育旅游万亿级产业集群,奋力开创吉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美好未来,更好把绿水青山、冰天雪地转化为金山银山,为新时代吉林全面振兴率先突破注入澎湃动能。

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在会上讲话,省委副书记、省长胡玉亭主持会议并讲话。

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中国气象局、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吉林省、安徽省、黑龙江省、辽宁省、陕西省有关负责同志和企业单位负责同志,吉林省有关部门、重点企业和各市(州)、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各县(市、区)负责同志,法国、日本驻华外交使节,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驻辽宁联络处、国内旅游组织及知名旅游企业、投融资企业代表,有关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代表参会。

定调突出全业态融合构建旅游产业新生态

景俊海强调,推动吉林旅游业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必须聚焦重点、精准发力、攻坚突破。一要突出全域谋划,做强东西旅游“双环线”,实施G331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建设“十大行动”,推进城乡旅游融合发展,搞好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加快构建旅游产业新体系。二要突出全季运行,提升夏季避暑热度,擦亮冬季冰雪品牌,深挖春秋旅游潜力,形成“联动冬夏、带动春秋、驱动全年、四季皆有特色”旅游发展新格局。三要突出全时驱动,因时制宜、因地制宜,精心开发全时消费场景,持续塑造旅游时段新燃点。四要突出全要素发力,吃就吃出特色,住就安享舒服,行就畅通无阻,游就赏心悦目,购就物美质优,娱就乐在其中,更好彰显旅游品质新内涵。五要突出全业态融合,扎实做好“旅游+文化、+生态、+康养、+农业、+工业、+商业、+体育、+会展”等文章,有效构筑旅游产业新生态。六要突出全链条支撑,培育多元经营主体,增强基础设施承载能力,全方位提高旅游服务水平,进一步拓宽旅游繁荣新路径。

胡玉亭指出,吉林文旅发展态势鼓舞人心,旅游强省建设未来可期。我们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保护生态和发展生态旅游相得益彰”的嘱托,勇立新时代文旅产业发展潮头,聚焦旅游强省目标和战略愿景,大力实施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高质量建成世界级冰雪旅游目的地、现代化全季全域旅游目的地。

信心提“质”焕“新”吉林下好先手棋

万亿级“冲锋号”吹响,吉林也是有备而来。

去年以来,吉林省就锚定万亿级产业目标,按照“守正创新、提质增效、融合发展”的要求,着力在“新”字上做文章、求突破。

“坚持产品为王、项目为王的发展理念,我省紧跟文旅市场新需求,积极引入新元素、新玩法、新场景,促进新项目、新产品加速生成。”吉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陈鸿罡介绍说,从“冬季到吉林来玩雪”到“22℃的夏天”,吉林省旅游产业呈现出产品加速迭代、品牌热度飙升、全省多点开花的良好势头。长春国际影都、北大湖旅游度假区、延吉恐龙文旅综合开发项目、伊通火山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等重大文旅项目有序推进;长春动植物公园西游记主题夜游、吉林江上游船赏雾凇、白山雪谷市集、延边中国朝鲜族民俗园、长白山云顶市集等一批网红产品出新出彩;雪博会、长春电影节、查干湖冬捕节、吉林雾凇节等全国知名节会活动推动吉林旅游品牌加速崛起……

一个又一个项目,一波接一波热度,成就了吉林旅游市场的诸多“高光时刻”——今年一季度,接待国内游客9071万人次,同比增长95.4%,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682亿元,同比增长107%。五一假期,接待游客和旅游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8.7%和160.3%。特别是省外游客占比达到35.6%,同比提高了17个百分点……

谋划三大产业集群规划“吉美”画卷将如此绘就

今年是吉林省推动《旅游万亿级产业攻坚行动方案》高质量落实的关键之年,在吉林省旅游发展大会上,吉林省借“白山松水·吉祥吉林”文旅主题推介会的契机,正式对外发布《大长白山区域旅游发展规划》《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吉林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旅游发展规划》,把白山、松水两大文旅品牌以及G331旅游大通道全面推向世界,中国北境三大文旅产业集群也因此正式划定了发展的“广”阔天地。

《大长白山区域旅游发展规划》范围包括长白山保护开发区、吉林市、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按照规划,吉林省将坚持圈际统筹、圈内整合,探索大长白山区域“核心圈—联动圈—协作圈”的旅游发展模式,提出从“一山独大”到形成以长白山为核心引领,九大旅游组团闪耀、三大旅游交通环线协同联动的“193”大长白山区域旅游空间格局,树立大长白山“吉美长白山四季皆胜游”国际新品牌。通过打造一个大长白世界级景区、培育十个精品级旅游度假区、培育百个精品级旅游景区、打造千个宜居宜游特色镇村,构建“个十百千”核心吸引物体系,挖掘梳理大长白山最具开发潜力的旅游资源,优化“四季皆胜游”产品供给,构建“畅游长白山”服务体系。

《松花江流域(吉林省段)旅游发展规划(修编)》范围包括松花江吉林省段主要流经的长白山、延边、白山、吉林、长春、松原、白城等7个市(州)的26个县(市、区),以“松花江世界级大河文明”的展现、展示为主旨,以“冰雪度假、避暑休闲”为发展重点,围绕与松花江关系密切的长白山、抚松新城、长白山文旅开发区、白山湖、红石湖、松花湖、吉林滨江城区、雾凇岛、松花江中段、松原滨江新城、查干湖、嫩江湾等“一山四城六水一岛”等资源,打造“松江十二韵”,构建世界级文旅体验区。以此将吉林省松花江流域建设成为国际知名、中国一流的世界级大河旅游目的地和世界级冰雪旅游度假地。

《吉林省沿边开放旅游大通道旅游发展规划》范围包括G331国道沿线的长白山保护开发区、通化市、白山市、延边州所辖的集安市、浑江区、临江市、长白县、抚松县、安图县、和龙市、龙井市、图们市、珲春市等10个边境县(市、区)。规划紧紧围绕打造“国家边境1号风景道”“世界级旅游走廊”的总体目标,树立“长白秘境吉线331”品牌形象,创新提出“以交通为脉络的旅游走廊生长模式”,重塑大通道“一道一廊”总体空间格局,并加强沿线地区联动,共筑世界级旅游走廊,将大通道打造成为中国交旅融合示范、中国边境旅游示范、自驾旅游服务示范。

联盟 4+6+8长白成一体多家聚力打造大长白山IP

在吉林省旅游发展大会配套活动之一的“白山松水·吉祥吉林”吉林省文旅主题推介会上,吉林省成立了大长白山区域旅游创新发展联盟,以此激活大长白山区域旅游资源优势和发展潜力,推动大长白山区域旅游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联盟由长白山管委会、延边州政府、白山市政府和吉林长白山森工集团有限公司4家单位共同发起,包括松江河林业有限公司、泉阳林业有限公司、露水河林业有限公司、白河林业有限公司、八家子林业有限公司、和龙林业有限公司在内的6家森工企业和长白山池北区、池西区、池南区以及抚松县、长白县、安图县、和龙市、敦化市8个县(市、区),形成合作格局。

联盟成员单位将围绕完善大长白山区域旅游基础设施谋划建设项目,实现交通、通讯、医疗、教育、文体、基础设施等方面的有效配套整合;利用大长白山区域特色资源,积极策划和引进文旅项目,各方互相提供政策支持;联合开展品牌宣传推广,举办重大节庆赛事活动;联合赴国内外主要客源地进行宣传推广,共享各方客源市场资源,扩大旅游客源市场份额;整合大长白山区域优质资源,精心包装长白山旅游产品、精心打造精品旅游线路,形成能够满足国内外不同客源群体需求的旅游产品体系。以此联合打造大长白山IP,维护大长白山品牌,推动文旅项目建设、旅游品牌推广、旅游产品研发、文旅市场治理、完善合作机制、智慧旅游共享、低空旅游项目合作,实现区域协同可持续发展。

精彩系列活动“点燃”吉林的夏天世界共瞩长白新盛景

吉林省旅游发展大会除全省性、全局性、统领性的旅游发展工作会议外,后续还将召开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会议、“交换夏天”主题文旅宣传营销活动、吉林省网络名人座谈会、“奔赴吉线秘境驭见吉祥吉林”网络主题分享沙龙等。

一批文旅产品在会议上首次亮相,包括大型真人沉浸式演艺项目《粉雪传奇》首次公演,“金代古街”建成开市,中国·吉林边境马拉松赛(长白山站)、长白山天池云路登山赛两场赛事也将在会议期间举行

6月14日下午,结合开幕式上揭牌的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专门召开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可持续发展会议。

在教科文组织新闻公报中这样描述长白山世界地质公园:“长白山是数百万年来保存最完好的复合型火山之一,完整记录了火山形成的全过程,为研究火山形成机制创造了条件。长白山顶的天池是东北亚海拔最高、规模最大的火山口湖,景色美不胜收。”本次会议的召开,将有效推动长白山自身及周边的自然和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进一步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推动地质公园主题旅游工作的深入开展,长白山还将为游客呈现更丰富的景观,为世界呈现“更上一层楼”的长白盛景。

吉林省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再次让坐拥绿水青山和冰天雪地两座“金山银山”的吉林省,充分展现了雪季“冷资源”的巨大效能和避暑休闲“凉资源”的独特优势。以大会为契机,吉林省也必将完成“冰天雪地”和“绿水青山”的无缝对接。

春赏百花秋望月,夏沐凉风冬听雪,

两山四季不同天,皆言客到吉林来。

从“一季火”到“四季红”,吉林省旅游发展大会造就了吉林文旅的一次华丽转身,也激励着吉林人继续朝着打造旅游万亿级产业迈进。

相信吉林省加速打造的“万亿级”旅游产业集群将释放更为强劲吸引力,吸引着八方客商前来。吉林文旅也正在向世界发出“吉祥之约”,欢迎广大旅行商、企业家、专家、各界人士共享吉林发展机遇,积极到吉林投资兴业、发展创业、观光旅游。

大美吉林,值得期待!  (文字:骆家烨)



责任编辑:郭春蕾
本网专题  
关于我们
版权说明
联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