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才造士,为国之本。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思想政治工作提升至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提出“思想政治工作是学校各项工作的生命线”这一重大论断,强调“推动思想政治工作贯通人才培养体系,发挥融入式、嵌入式、渗入式的立德树人协同效应”。
吉林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始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使命,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探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正确“打开方式”,奋力写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一时代答卷。
夯实思想政治工作理论根基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
吉林省把党的创新理论作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思想统领,在强化理论武装上下功夫、在落实立德树人上下功夫、在推动文化传承发展上下功夫,强化理论供给、夯实思想根基,奋力开创新时代思政教育新局面。
推动党的创新理论进教材、进课堂、进师生头脑,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聚焦理论宣讲,围绕党的二十大精神,中央宣讲团、省委宣讲团深入高校宣讲16场,《好好学习》电视栏目推出专题宣传节目140余期;“学习强国”吉林学习平台开设“吉林高校优秀思政课展播”等专栏专题,推出精品课程47节。设置“大学生讲团课”教研室35个,组织21所省属本科院校1000名青马学员与53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的中学团校结对开展“团课支教”,实施“‘青马’遇上‘红领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专项行动,优秀“青马学员”定期深入结对中小学讲授少先队队课,探索马克思主义向青少年传播的新方法新途径。
聚焦理论研究,开展“两院四中心”建设,依托省团校和相关高校建成省级“青马学院”“红领巾学院”和“党的青年工作实践创新中心”“党团队一体化育人理论研究和实践中心”“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实践教育中心”“青年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与实践中心”,扎实开展实践领域理论研究和成果推广,有效服务吉林全面振兴发展。2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获评全国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评选省级重点马克思主义学院6家。图书《掌握“看家本领”》获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三年来设立马工程专项、思政研究专项合计122项、资助经费244万元。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育人全过程,引导青少年学生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开展黄大年、郑德荣等先进人物事迹专题教学,近三年评选“吉林好人·最美教师暨黄大年式好老师”30名、优秀大学生390名、最美中学生300名、优秀少先队员350名、新时代好少年1186名,全媒体宣传各类先进典型3529人、创业典型563个,组织各级各类先进典型等走进大中小学校园开展巡讲超过500场。深入实施“青马工程”,三年来各高校培养青马学员4.5万名。
优化实践育人途径,三年来有8898个团队、15.5万名大学生深入农村、社区、企业和边境地区,开展“跟着总书记脚步看吉林”等形式多样的“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有50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1000多名9至12岁的小记者活跃在长春电影节、东北亚博览会、农博会、长春马拉松等大型活动中;省文明办每年开展“童心向党、立德树人”“大手拉小手”主题实践活动。
推进文明校园创建,2所高校、6所中学、6所小学获评全国文明校园,10所高校、4所大(中)专学校、11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0所中学、108所小学获评省级文明校园。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提炼概括“三地三摇篮”吉林红色标识,组织开展“五走进”红色教育、“红色吉林”定向系列赛等活动。深化全民国防教育,组织青年学生参与“征兵宣传进校园”“百校万人同上国防教育课”主题活动,以及公祭、瞻仰纪念碑、祭扫烈士墓等活动。
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省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三年累计支持吉林大学《公理不败——东北抗日民众上书国联调查团证言选》、东北师范大学《御题棉花图》、长春师范大学《中国地方志集成》等吉林文脉传承发展工作重点项目26项、资金407万元。其中,长春人文学院创排的舞蹈《姥姥的田》《冰凌花》分获第十二、十三届中国舞蹈“荷花奖”,吉林大学原创话剧《先生向北》成功上演、反响强烈。组织开展“传统戏曲进校园”“传统民艺进校园”等活动,让学生领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思政课创新活力不断激发
3月13日,第一期“新闻现场”思政课面向吉林省高校师生播出。
作为主讲教师,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副教授孔洁珺带领10余位学生代表走进中国第一汽车集团,与职工代表及记者一起,从不同角度深入交流,引发学生对理想与现实间如何科学取舍的思考。
“这是一堂非常成功的思政课,让我深刻认识到新时代青年人身上的责任和担当。”收看后,东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部学生杜林桐意犹未尽。
“新闻现场”思政课由吉林省教育厅联合新华社新闻信息中心、新华社吉林分社共同策划制作,课程通过视频形式,将德育教学场景从课堂搬进采访现场,将教学内容与新闻实践有机结合,以“老师讲、代表谈、记者说”的新颖形式,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推动形成共建“社会大课堂”的工作格局。
近年来,吉林省坚持守正创新、注重发挥优势,充分调动全社会力量和资源,积极探索“大思政课”建设的有效路径,努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注重系统设计,夯实教学“主渠道”。高质量开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创新开设“学习筑梦”思政课选修课,开展黄大年和郑德荣先进事迹专题教学,实施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广泛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吉林大地的生动实践优秀案例教学,在全国率先开设“思政课导学课”,组织开展“校史思政课”集体备课和教学比赛,形成具有吉林特色的“必修课+选修课+专题课+课程思政”铸魂育人课程体系。探索实施“自学自讲师生同上一堂课”教学改革,连续举办七届大学生讲思政课大赛,推动实现教与学的方式翻转、师与生的角色转换。坚持每年举办思政课“精彩一课”教学比赛,省内高校全部参加、各门思政课程全面参赛、思政课教师全员参与,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助力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和思政课教学质量不断提升。
——用好社会资源,优化思政“大课堂”。建立37个实践教学基地,把思政课堂搬到纪念场馆、工厂车间、社区街道、田间地头,以案例式、体验式、专题式等教学方式,不断提升思政课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充分发挥吉林省“三地三摇篮”红色资源的育人价值,开发“纪念馆里的思政课”;开设“奋斗有我”大思政课堂,加强内容、形式、载体创新,不断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与感染力。及时总结实践教学成果,编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吉林大地的生动实践优秀教学案例》,把优秀成果作为思政课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创新方式载体,搭建网络“新平台”。成立吉林省高校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中心,整合省内高校网络建设管理资源、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积极构建“直达学生、辐射全省”的网络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高校网络思政工作平台,打造“吉思”“吉聚”“吉刻”等品牌栏目,推出“‘吉思广议’青年说”“‘心’攻略”“辅导员来信”“奋斗有我‘就’在吉林”等专题内容2000余期。与学习强国吉林学习平台共建“吉林高校网络育人基地”,与吉林教育电视台共建“学习二十大思政微课堂”,联合人民网吉林频道定期开展“弘扬科学家精神”“弘扬东北抗联精神和杨靖宇精神”等“大中小学同上一堂思政大课”活动。
方向更明、格局更大、师资更强、资源更丰、载体更多……现在,思政课已从“曲高和寡”走向“润物无声”,在广大学生中成为有内涵、能“解渴”、合“口味”的“金课”,进一步筑牢学生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成果丰硕
2023年10月,“吉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活动在吉林毓文中学举办,吉林市大中小不同学段的5位思政课教师围绕5个主题同台“切磋”。
作为教育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先行试点省,吉林省从2020年开始,以“课程教材一体化贯通、教师队伍一体化配备、专业发展一体化培育、教育教学一体化研究、政策措施一体化落实”五个一体化创新实践,推进吉林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东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在新时代学校思政课建设推进会上介绍经验。
凝聚思政合力,服务立德树人。近年来,吉林省建立思政课一体化领导机制、工作机制,成立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打破条块分割、学段分割壁垒,强化分类指导;出台、印发相关文件,解决各学段各自为战、衔接不畅等问题。建立思政课一体化责任机制、考核机制,指导全省各地成立思政课改革创新指导委员会,切实履行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责任;建立学校党组织书记、校长落实思政课一体化责任制度,带头参加一体化活动、带头联系各学段思政课教师;建立完善大中小学思政课建设督导评估制度,将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纳入考核任务清单。
循序渐进、螺旋上升,贯通大中小学的思政课课程体系是一体化建设之本。
吉林省思政课课程体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围绕各学段共有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等6方面内容,探索构建整体性、系统性、层次性的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体系。经过34所学校100多名教师努力,6方面内容的教学大纲、教学指南、教法学法全部形成,已委托58所大中小学校对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实践。
“教材一体化打通了思政课的教学内容,再加上教研一体化,各学段的教学情况更加清晰,讲什么、如何讲更加明确。”在华岳学校教师徐西雅看来,教学研究一体化与教材一体化互为补充,共同指导着教学,引导青少年学生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日常学习和生活中。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归根结底要靠教师,关键要发挥教师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吉林省把教师队伍作为关键点,强化政策导向、拓展补充渠道、推进补充配备,协调推动各学段思政教师一体化配备。全省现有思政课教师2606人,其中专职思政课教师2369人,兼职思政课教师237人。
队伍建设,数量是基础,质量是根本。
组织50所小学、初中、高中、中职、高校开展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一体化示范团队建设,经常性开展教研、科研、备课等活动;
全省高校与200多所中小学结成共建对子,常态化搭建“学习筑梦”、爱国主义教育等“同课异构”教学研讨、教学展示活动载体,组织高校专家为中小学校送优质思政课,开展大中小学同上“开学第一课”;
遴选230名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到高校进修访学,组织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重走抗联路”,提高一体化意识和能力;
……
建团队、建基地、建载体,吉林省多措并举,加强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培养培训,着力推进思政课教师一体化专业发展,让大家适应不同学段的教学特点,成长为在各学段都游刃有余的教学“多面手”,从源头上做到思政课教师的一体化培养。白山松水间,思政课教师争做“大先生”、教“大学问”、育“大英才”的生动局面正在形成。
吉林省还坚持把教研科研作为支撑点,精心组织一体化集体备课、搭建一体化备课平台、开展一体化科研活动,把开展一体化教研科研,作为提高思政课质量、推进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支撑。
时代新人培育取得重大进展
跟随“新星”志愿服务队,吉林师范大学博达学院赵业同学曾来到白城市镇赉县,走访调研英台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拍摄大米加工过程创意视频上传抖音,并帮助搭建线上带货平台,积极做“吉林大米”品牌宣传员。
“选择加入志愿服务队,就与学校的思政课紧密相关。”赵业回忆说,从思政课中,自己深刻认识到,作为一名新时代青年人,要把实现个人价值同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要积极用自己所学去奉献家乡、服务社会。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随着思政课的亲和力、针对性持续增强,越来越多的学生像赵业一样,被触动、去行动。
在“吉光计划”大学生科研实践活动中,高校中青年教师与在读大学生组建团队,直接参与国家重大科研项目14个,落实科研资金352万元,93名学生在实践后签署就业协议;在“大学生社区实践计划”项目中,万名高校团支书走进社区,服务基层治理;由基层团干部、青年企业家、驻村工作队、西部计划志愿者、大学生实践团组建“兴边富民”青年突击队,通过“一村一团”方式与216个边境村结对,持续开展助力产业发展、文化繁荣、医疗健康等实践活动……
源浚者流长,根深者叶茂。
吉林省将不断探索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创新发展新路径,持续推动思政课和思想政治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力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我们相信,今天的青春信仰,必将汇聚成未来强大的中国力量!
中国网是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领导,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管理的国家重点新闻网站。本网通过10个语种11个文版,24小时对外发布信息,是中国进行国际传播、信息交流的重要窗口。
投稿邮箱:
dbzxchina@163.com
合作热线:
13353108465
18946613356